欢迎你来到
当前位置:首页 > 企业运营 > 正文

7S管理的要素(7s管理要素是指哪些)

2024-05-15 2288 0 评论 企业运营


  

本文目录

  

  1. 七s管理内容是什么
  2. 7s管理包括哪7个方面
  3. 7s管理的内容是什么
  4. 生产现场7S管理法要素有哪些

一、七s管理内容是什么

1、7S管理内容是整理(sort)、整顿(straighten)、清扫(sweep)、清洁(sanitary)、素养(sentiment)、节约(save)、安全(safety)各因素的合称,用英文的第一个字母缩写组合进行表示而成。

  

2、将生产现场各类物品进行清理,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区分清楚,无用的物品要妥善处理。“整理”是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。

  

3、目的:生产现场无杂物,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,防止物品混放(包括现场油料、器材、文件、资料等)差错造成事故。根据车间现场调查研究,本项目实施结束后,现有现场值班室(候机楼内)可以增加实际使用面积至少30%。

  

4、把经过“整理”的物品合理布置,定品、定位、定量摆放并做好标识。“整顿”是对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标准化。

  

5、目的:生产现场各类物品摆放整齐,使用、管理便捷,提高工作效率。

  

6、根据调查研究,抽取其中一个工段做出统计分析:每人每工作岗(8小时)平均节约物品寻找次数、询问他人次数为2-4次。调查中发现:工作者在维修工作实施过程中,因他人询问物品摆放地方、规格、有效期等信息而中断工作的,100%的员工表示有过,64%的员工表示经常有。本项目实施后,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实施维修工作过程中被打断的次数。

  

7、随时清扫,定期涂装,保证值班室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洁净,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结合起来,设备异常马上维修。

  

8、目的:营造洁净的生产现场环境,使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、员工处于良好的工作氛围,保证产品质量。

  

9、维护“整理”、“整顿”、“清扫”的成果,保持生产现场物品洁净,同时保持员工形体上、精神上的清洁。

  

10、目的:清洁是保洁工作的表现,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,养成随时自觉保持、维护的行为。

  

11、调查结果:车间现有值班室光线较暗,对现场器材、工具的识别标签的目视效果有不利影响,容易引起差错发生。值班室内环境较差,年久陈旧,墙壁上有较多污物。

  

12、养成遵章守纪习惯和立足岗位自我改善的意识,提高员工自身素质。

  

13、目的:确立员工在生产现场管理的主导地位,实施自我管理,培育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。

  

14、方法: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,纳入绩效考核。

  

15、合理利用现有设备,节能降耗,提高劳动效率。

  

16、目的:提高员工对整理、整顿和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意识,从点滴做好增产节约。

  

17、搞好员工安全教育,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,重视预防,降低劳动强度,改善工作环境。

  

18、目的: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,保证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财产的安全。

  

19、“7S”班组生产现场管理,从生产过程动态管理系统的角度反映了“核心因素”、“环境因素”和“目标因素”的相互影响、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关系。

  

20、“7S”管理,突出“核心因素”——“人的因素”。高素质的员工是“7S”管理的核心,是生产现场的第一因素,是所有因素的动力源。它注重员工立足岗位的自我学习、自我管理和自我改善意识的培养,通过全员参与、体现团队精神的班组活动载体,进行生产现场的岗位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(环境因素)。整理使各生产基本因素由无序状态开始向有序的状态变化;整顿使系统处于相对静止而有序状态;清扫是一个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重要的过程;清洁为系统动态下稳定的保持。这些静态控制的环境因素营造出一个氛围,调整员工的心态,提供有序的自我约束保障。通过信息传递和有效整合,使动态的管理达到生产各要素最优的和谐运行,成为实现管理目标因素(节约、安全)的基本保证。管理目标因素本身也具有环境因素的成分,凸现的是动态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效果。

  

二、7s管理包括哪7个方面

7s管理包括的7个方面是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、节约。

  

7S管理起源于日本,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、机器、材料、方法、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。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·因为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是日语外来词,在罗马文拼写中,第一个字母都为S,所以日本人称之为5S。

  

近年来,随着人们对这一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,有人又添加了“安全、节约、学习”等内容,分别称为6S、7S、8S。

  

7、改善员工精神面貌,使组织具有活力。

  

三、7s管理的内容是什么

7s管理的内容是: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、素养、安全和速度/节约。

  

7S管理起源于日本,是指在生产现场对人员、机器、材料、方法、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。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,在罗马文拼写中,第一个字母都为S,所以日本人称之为5S。

  

良好的工作秩序和严明的工作纪律,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,生产高质量、精密化产品,减少浪费、节约物料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本要求。整理:增加作业面积;物流畅通、防止误用等。整顿:工作场所整洁明了,一目了然,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,提高工作效率,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。

  

清扫:清除现场内的脏污、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。清洁:使整理、整顿和清扫工作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,是标准化的基础,也是一个企业形成企业文化的开始。素养:通过素养让员工成为一个遵守规章制度,并具有一个良好工作素养习惯的人。

  

安全: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,保证生产的连续安全正常的进行,同时减少因安全事故而带来的经济损失。节约:就是对时间、空间、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,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,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,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。

  

7、改善员工精神面貌,使组织具有活力。

  

四、生产现场7S管理法要素有哪些

7S现场管理体系是“整理”(Seiri)、“整顿”(Seiton)、“清扫”(Seiso)、“清洁”(Seikeetsu)、“素养”(Shitsuke)、“安全”(Safety)、“节约”(Saving)。

  

1、亏损为零﹝7S为最佳的推销员﹞至少在行业内被称赞为最干净、整洁的工场;无缺陷、无不良、配合度好的声誉在客户之间口碑相传,忠实的顾客越来越多;知名度很高,很多人慕名来参观;大家争着来这家公司工作;人们都以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为荣;●整理、整顿、清扫、清洁和修养维持良好,并且成为习惯,以整洁为基础的工厂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 2、不良为零﹝7S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﹞产品按标准要求生产;检测仪器正确地使用和保养,是确保品质的前提;环境整洁有序,异常一眼就可以发现;干净整洁的生产现场,可以提高员工品质意识;机械设备正常使用保养,减少次品产生;●员工知道要预防问题的发生而非仅是处理问题。 3、浪费为零﹝7S是节约能手﹞ 7S能减少库存量,排除过剩生产,避免零件、半成品、成品在库过多;避免库房、货架、天棚过剩;避免卡板、台车、叉车等搬运工具过剩;避免购置不必要的机器、设备;避免“寻找”、“等待”、“避让”等动作引起的浪费;消除“拿起”、“放下”、“清点”、“搬运”等无附加价值动作;●避免出现多余的文具、桌、椅等办公设备。 4、故障为零﹝7S是交货期的保证﹞工厂无尘化;无碎屑、碎块和漏油,经常擦试和保养,机械稼动率高;模具、工装夹具管理良好,调试、寻找时间减少;设备产能、人员效率稳定,综合效率可把握性高;每日进行使用点检,防患于未然。 5、切换产品时间为零﹝7S是高效率的前提﹞模具、夹具、工具经过整顿,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;整洁规范的工厂机器正常运转,作业效率大幅上升;彻底的7S,让初学者和新人一看就懂,快速上岗。 6、事故为零﹝7S是安全的软件设备﹞整理、整顿后,通道和休息场所等不会被占用;物品放置、搬运方法和积载高度考虑了安全因素;工作场所宽敞、明亮,使物流一目了然;人车分流,道路通畅;“危险”、“注意”等警示明确;员工正确使用保护器具,不会违规作业;所有的设备都进行清洁、检修,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,从而消除安全隐患;消防设施齐备,灭火器放置位置、逃生路线明确,万一发生火灾或地震时,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。 7、投诉为零﹝7S是标准化的推动者﹞人们能正确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;去任何岗位都能立即上岗作业;谁都明白工作该怎么做,怎样才算做好了;工作方便又舒适;每天都有所改善,有所进步。 8、缺勤率为零﹝7S可以创造出快乐的工作岗位)一目了然的工作场所,没有浪费、勉强、不均衡等弊端;岗位明亮、干净,无灰尘无垃圾的工作场所让人心情愉快,不会让人厌倦和烦恼;工作已成为一种乐趣,员工不会无故缺勤旷工;7S能给人“只要大家努力,什么都能做到”的信念,让大家都亲自动手进行改善;在有活力的一流工场工作,员工都由衷感到自豪和骄傲。

7S管理的要素(7s管理要素是指哪些)


复制成功